新闻中心
专家视点
Navigation: Home > 产业观察 > 专家视点

沈浩平:去金属化是光伏电池技术变革的必经之路

11月30日,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举办2021年度彭博新能源财经上海峰会。中环半导体总经理沈浩平受邀出席,与光伏领袖共话下一代光伏技术与商业模式。沈浩平提出,光伏本身还是半导体领域里面比较小的一个部分,我们还是要往大处看待,在电池工艺路径选择上,我认为光伏电池去金属化的变革,在当前阶段可能高于光伏电池HJT、IBC或TOPCon的选择。
2201次阅读2021-12-07

李伍兹:中国氢能市场潜力巨大

合斯康新能源中国及东南亚地区首席执行官李伍兹表示,宏观来看,中国近期愈发重视“双碳”目标,从去年首次提出目标,到今年宣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些都是非常明确的信号”;具体而言,中国在IV型储氢瓶标准化上已取得明显进展,“团体标准已经发布,国家标准正在筹备中”。而且,中国对氢能推广有着非常系统、良好的补贴政策。
1890次阅读2021-11-11

曹仁贤:呼吁适度上调新建光伏电站上网电价

2020年下半年至今,多晶硅价格一路上涨,加之光伏产业链其他材料、设备的上涨,另外光伏电站还普遍要求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设备,用以辅助新能源并网,又额外增加了光伏电站5%-10%的投资,总体看今年地面光伏电站的发电成本增加了20%-25%。然而,由于光伏发电执行“燃煤发电基准价”,该价格并未随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导致今年光伏电站投资回报率急剧下滑甚至亏本。
1884次阅读2021-11-07

陆川:风光发电就地消纳另辟蹊径

陆川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国际上很多行业和产品都是通过制定标准来实现保护的。就我国而言,他建议,一方面,企业要提高自身标准化程度,使产品更有质量,产业更加健康;另一方面,由于光伏和风电的制造业、应用场景大都在中国,要实现能源独立和安全,就必须制定自己的行业标准,并推动其在全球范围内应用,以增强国际话语权。
1852次阅读2021-11-02

雷宪章院士:氢电融合协调,助力中国碳中和

从欧洲能源转型的经验中可以看到,电氢相互耦合,建立“宜电则电,宜氢则氢”的新型电力系统,能较好的完成能源转型目标。
1975次阅读2021-10-20

李建秋:预计氢燃料电池汽车2025年左右迎高速增长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李建秋:“从技术的成熟度来讲,燃料电池汽车还没有到性能和成本能够大规模的跟传统的燃油车或者纯电动车PK的阶段,大概还需要5-10年左右。”
2057次阅读2021-09-17

时璟丽:保障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市场化发展

时璟丽解读发改委、能源局储能新政。政策要求自建、合建、购买、交易调峰资源与配建的风光项目,均要在同一省份范围内,并通过加强运行监管、不定期按照企业承诺的调峰能力开展调度运行、完善奖惩和评估机制等措施,真正发挥省内配置调峰资源增加本省份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提高保障风光利用率、提升本地可再生能源占比、推进能源清洁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作用。
2144次阅读2021-08-10

曹仁贤:平价时代的新能源仍需政策支持引导

“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产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创新技术不断涌现,成本快速下降,光伏风电的出货量、装机量都领先全球,基本实现平价上网。虽然已经平价,但曹仁贤认为当前我国新能源行业还面临一系列困境,仍需要政策引导、法律支撑,仍需要系统性顶层设计。
1959次阅读2021-08-05

衣宝廉:回应氢能行业争议话题的三个重要观点

衣宝廉针对行业热点及争议话题接受了媒体访问,表达三个重要观点如下:观点一:燃料电池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是能实现的;观点二:氢能汽车大规模商用,须先解决三高;观点三:氢能汽车和锂电汽车不会相互取代。
2253次阅读2021-07-28

周元:发展绿色能源切忌一哄而上

周元提醒,虽然实现“双碳”目标,光伏产业是主力军,但仅靠其一己之力难以完成重任。“光伏及风力发电存在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特点,必须与储能、氢能行业协调发展,目前通过特高压线路,将在西部地区的光伏风力发电输送至中东地区是主要途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探索与火电、水电通过互联网手段共同形成新型电力体系。”
2454次阅读202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