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产业观察 > 专家视点

朱共山:严格强化行业自律,规避结构性失衡

发布时间:2021-06-03 10:04:43

2021年6月2日,第十五届(2021)SNEC全球光伏大会隆重开幕。在开幕式上协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做了主题演讲。站在“双碳”目标的历史新坐标上,光伏产业正阔步迈向前所未有的新发展阶段。朱共山结合全球光伏产业现状与未来趋势,分享一些看法。

 

 

朱共山表示,全球“碳中和”行动,将推动光伏产业迎来“黄金三十年发展期”。

 

未来30年间,电力将是最主要的终端能源消费形式,而九成以上的电力,将由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来供应。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将占据“半壁江山”或者六到七成,甚至更多。全球光伏装机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10%以上,总装机容量将达到现在的20倍以上。在综合实力连续多年领跑全球的基础上,中国光伏产业将在“碳中和”时代继续引领世界。当中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之时,中国光伏装机容量有望达到现在的70多倍或者更多

 

以中期视角来看,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全球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根据相关官方数据推算,届时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将达到1000GW左右。“十四五”期间,中国每年新增装机也将在80GW左右,累计新增400GW左右。全球每年新增光伏装机将在250GW左右,累计新增1000GW以上。年初至今,中国政府十多个部委密集发文支持,从中央到地方释放多重利好,光伏被写入20多个省市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光伏产业承载全新使命再出发。去年在这里,我曾经讲到,“后疫情时代”的光伏产业虽然会有短暂的波动,但基本态势是稳中向好,迈向新的战略机遇期。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步迈入负利率时代,相关政策利率和存准率下调,光伏发电的经济性越来越强,再加上零碳经济对光伏的呼唤,光伏全面告别补贴、需求全球共振、从平价走向低价,助推“碳中和”的“黄金三十年”已经到来。

 

“碳中和”正在催生一场“硅基能源”取代“碳基能源”的清洁替代革命。

 

“硅能源”的有效利用才刚刚开始,作为“光伏和半导体产业的火车头”,硅是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是未来能源的主力军。能源转型的实质,是以“硅能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碳能源”。“硅能源”的科技创新革命,将从材料端向下延伸,带动新一轮新能源应用革命与装备革命,打破人类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更好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在“硅能源”驱动能源转型的黄金赛道上,能源供给的清洁化是关键,硅基材料革命带动光伏低价上网,是关键之中的关键。过去十年,光伏度电成本下降了90%,现在中国近80%的区域,抛开非技术成本的话,光伏发电在供给侧的实际成本已低于煤电。平价上网已经不是问题,稳定可持续的平价,以及低价上网才是重点。

 

朱共山表示,当光伏电价普遍到达1毛5左右,储能到达3美分左右时,将意味着我国在能源供给侧和用户侧,同时实现转型替代的一个“拐点”。现在看来,这个“拐点”很有可能在“十四五”期间就将实现。截止目前,中国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了58%的多晶硅、93%的硅片、75%的电池片、73%的组件。在光伏低价上网时代,中国仍将依靠技术、材料、市场等优势,在全球扮演“硅能源”产业的领军角色。

 

光伏前沿科技是推动践行“'双碳'目标”重要手段,同时是完成能耗“双控指标”的有力途径。

 

双碳“目标”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变革,要求各地政府和企业必须算好“经济账”和“生态账”两本账,严格按照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单位GDP能耗强度控制,这两大约束性指标来发展经济、经营企业。今年全国“两会”以来,各地陆续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与路线图,20多个省份的“绿色新政”中,大多数都将“双碳”“双控”工作结合在一起,严控高耗能行业和新投产项目能耗快速增长,严格执行能源消费等量置换等节能审查制度,落实“双控”考核指标任务,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在碳资产越来越昂贵、能耗指标越来越稀缺的同时,光伏作为“'双碳'目标”背景下的明星产业,在“碳足迹”方面理应率先作出表率。按照欧盟委员会产品环境足迹计算方法,光伏上游制造环节占据了光伏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80%到95%。这也同时意味着,光伏科技进步将首先落脚在光伏材料制造方面,从源头开始降低“碳足迹”。换句话来说,“十四五”期间,综合能耗更低,单位GDP能耗强度更具优势的光伏前沿科技材料,以及相关中下游产品,将以“光伏科技组合套餐”的形式,寻求效率、成本和零碳技术方面的协同突破构成满足“碳中和”工艺要求的光伏产业完美解决方案。从去年SNEC至今,210大尺寸硅片、高效叠瓦、异质结、钙钛矿、PERC+、TOPCon、HJT电池等光伏前沿科技百花齐放,单晶方面,N型TOPCon电池、P型TOPCon电池、HJT电池等主流技术不断刷新记录,向全世界展示了“‘双碳’目标”之下,中国光伏集体创新的最新成果和豪华阵容。

 

此外,朱共山还提到颗粒硅方面。他表示,5月29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根据相关核查程序,为颗粒硅颁发了首张碳足迹证书。证书显示,每功能单位颗粒硅的碳足迹数值仅为20.74千克二氧化碳当量。这是5月17日生态环境部发文以来,颗粒硅获取的国内首张“碳足迹身份证”和权威鉴定书。这个数值大大刷新了德国瓦克此前所创下的全球最低,每功能单位57.55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的数据。尽管瓦克的碳足迹是由国外机构认证,但依然可以说明颗粒硅在碳排放大数据方面的绝对优势。相比较于传统工艺生产的棒状硅大多在70-90之间的碳足迹数值而言,在碳减排方面下降了3-4倍。这个数据与颗粒硅在综合电耗方面的优势也完全一致。目前,每公斤颗粒硅的综合电耗18度,很快将降低到15度。在硅料生产环节,1GW颗粒硅可减排13万吨二氧化碳,较传统工艺降低74%,各项指标均符合并领先于“碳中和”工艺要求。

 

最后,面对行业发展的高涨情绪和目前现状,朱共山呼吁到:“我们要努力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维护来之不易的行业发展成果;通过协同发展提升产业整体优势,夯实光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严格强化行业自律,按照市场化、法治化规则有序发展,以多样化互补和共荣,规避同质化竞争和'一哄而上'带来的结构性失衡。全体光伏人携起手来,着力建设和提升行业形象,避免行业大起大落、大冷大热的剧情再次上演,确保光伏可持续高质量健康发展,为推动“碳中和”目标尽早实现做出有力的贡献。”